茶器具的鑒賞—紫砂篇
發布人:發布時間:2013-05-20 14:14:36瀏覽次數:9446次飲茶離不開茶具,茶具是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,一件合適的茶具,往往能襯托出茶色、激發出茶香、品鑒出茶味。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品飲方式的變遷,茶具不論從種類還是造型上也越來越富有變化性和趣味性,并逐漸躋身藝術品之列。為提升客戶及茶友對茶及品飲器具的認知,特開展茶器具的鑒賞專場活動。活動以紫砂開篇,陶器、瓷器作為后續。
一、 活動主題、內容及形式
主題:茶器具的鑒賞—紫砂篇
內容:藏家分享、解疑答惑、品茗賞壺
形式:自由交流
二、 活動時間及地點
時間:2013年5月24日(周五)14:00—17:00
地點:報名確認后告知
三、 主辦單位: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
四、 報名方式:
聯系人:陳小姐 15827014489
參與者要求:1.喜歡喝茶、對紫砂有興趣并有使用經驗;
2.參與者需帶一把以上紫砂藏品或心儀的紫砂壺現場分享。
五、 具體活動流程
時間 |
活動內容 |
備注 |
14:00—14:30 |
茶藝迎賓,為來賓奉宜紅茶 |
|
14:30—14:45 |
主辦方代表致歡迎辭; 茶友自我介紹 |
|
14:45—15:15 |
藏家分享—紫砂壺泥料及選購常識; 品茶--宜紅茶紅粉佳人 |
|
15:15—15:30 |
經典紫砂壺型鑒賞 |
|
15:30—16:00 |
藏家分享—紫砂壺保養; 品茶—白茶 |
|
16:00—16:15 |
紫砂精品壺鑒賞 |
|
16:15—16:45 |
茶友分享藏壺樂趣及解疑答惑; |
|
16:15—17:00 |
自由交流,結束! |
|
附錄:
紫砂壺泥料分類
l 紫泥:紫泥又分為紫泥、清水泥、底槽清三種;
l 紅泥:紅泥又分為紅泥、朱泥、紅皮龍三種;
l 綠泥:綠泥又分為段泥(原礦段泥,芝麻段,黃金段)、綠泥(墨綠泥,本山綠)。
紫砂壺選購
l 實用性
l 工藝性
l 藝術性
紫砂壺經典壺型代表
l 西施壺:原名西施乳,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。流短而略粗,把為倒耳之形,蓋采用截蓋式,壺底近底處內收,一捺底,后人覺“西施乳”不雅,改稱“倒把西施壺”。
l 半月壺:半月壺以質樸無華、典雅端莊而獨占一席之地,從古到今長盛不衰。半月壺協調和諧、舒張簡潔、前呼后應,一張揚、一內斂,張弛有度,半月壺營造的是一種源于心錄上對團圓期盼。
l 石瓢壺:“石瓢”最早稱為“石銚”, 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,至陳曼生、楊彭年時期,“石銚”更趨向文人化、藝術化。“曼生石銚”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使用穩當,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暢順,壺身呈“金字塔”式,觀賞端莊。顧景舟時期,顧引用古文“弱水三千,僅飲一瓢”,“石銚”應稱“石瓢”,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。
l 仿古壺: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,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,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。另說最早見于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,身扁、腹鼓、頸高、蓋板平滑,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,合成圓線飽滿,扁鈕有力,虹鈕有勢,出水自然 ;圓圈把勻勢而起,有些款把圓下有垂,富于靈動,整體骨肉亭勻,收展有度,有一氣呵成之暢。
l 扁腹壺:或叫扁仿鼓壺,依壺身矮,壺口大而得名。此壺理趣兼得,理--此壺身線且口大,宜泡綠茶,出水條索長且涎水。壺把端拿輕巧,亦感舒適,平衡點恰到好處。趣,整體協調、對稱,且節奏感強烈。若俯視,鈕蓋、肩、腹五個圓圈,如漣漪蕩漾,十分悅目。